【精华】中秋周记3篇
岁月无痕,流水时光,眨眼间,一个星期已经过去,一周的时间,一定有不少感想,制定一篇周记吧。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周记3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中秋周记 篇1
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
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,故谓之中秋节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仲秋,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。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月圆、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,杜甫的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,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、拜月亭、望月楼的古迹。
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。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。苏东坡有诗写道: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,清朝杨光辅写道: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。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。
中秋周记 篇2
明天是中秋节,我与爸爸去超市买了一大兜的月饼。回到家后,我随便拿起一个月饼吃了一口,哇!真甜,我接着又吃了几口,最后我把这个月饼狼吞虎咽地吃完了,我问妈妈这是什么陷儿的月饼,妈妈说:“应该是哈密瓜馅儿的.。”我把包装拿到手上,仔细一看,是金橘馅儿的,我笑了笑,把一瓶橙汁拿来了,说:“妈妈说错了,罚你喝橙汁。”说完,我把橙汁的瓶盖拧开,往杯子里倒了一些橙汁,递给妈妈。妈妈只好把橙汁喝完了,弄得我哈哈大笑。
哦!一天过得真快,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。我马上穿好衣服,到外面,爸爸也下来了,说:“一到晚上,咱们就在这里看月亮好不好?”我立刻说:“好!”终于到了晚上,我与爸爸到楼下看月亮,爸爸说: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,所以,今天的月亮不是最圆。”爸爸看我满脸疑惑,又说:“这是我小时候听我爷爷奶奶说的,所以,这句话才留下来了。”这时候我看看了那月亮,真圆!说着,我拿着爸爸的手机拍了一张照片,我把照片存了起来,回到家,我用数据线把这张照片存到了电脑上,希望我每次打开电脑的时候,都能看见这美丽的月亮。
这真是愉快的中秋节!
中秋周记 篇3
每年中秋都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度过的,而今年的中秋节,妈妈说为了奖励我一个暑假的努力,给我一个别出心裁的中秋节。她要带我去黄山吹山风、看月亮、吃月饼。
中秋节那天,我们六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了。爸爸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才把我们带到了汤口,从汤口坐大巴去黄山风景区。我们先从云谷新索坐索道到达了白鹅岭,然后一路爬山而上。由北海向西海进发,途中看了始信峰、清凉台、观音峰、狮子峰,辗转来到西海,进入了西海大峡谷。刚刚还是太阳高照,转过一个弯却又云雾缭绕,冻得浑身发抖。山路崎岖不平,往路的两边看,尽是悬崖绝壁,看得心惊胆战、两脚发软。好容易出了大峡谷,非常辛苦地登上了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。那时候正是傍晚时分,太阳的余晖撒满了整一片天空,十分壮观。过了一会儿,有些变天了,美丽的景观被遮掩得迷迷糊糊,最后既消失了。夜渐渐深了,雾水越来越重,沾满了雾水的树叶“嘀嗒、嘀嗒”地往下落水滴。“今天的月亮、星星是看不见了。”我闷闷地想到,“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了,月亮躲在家里,给自己和星星们织毛衣吧!”但转念一想,我爬了那么多山,看了那么多风景,我又转忧为喜,觉得力气没白花。
最重要的是,我从爬黄山的过程中,悟出了一个道理:开弓没有回头箭!学习就和爬山一样,在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的时候,除了勇敢向前走,没有别的捷径。也只有克服了惧怕、退缩,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!这个中秋节虽然没有见到玉盘似的月亮,也没看见满天繁星,但我觉得收获得比哪天都要多!